首页 资讯 正文

监狱民警咋成了“翻译官”?这场“无声对话”很暖心!

体育正文 198 0

监狱民警咋成了“翻译官”?这场“无声对话”很暖心!

监狱民警咋成了“翻译官”?这场“无声对话”很暖心!

在监狱,每月一次的(de)会见日,宛如一道跨越高墙的亲情(qīnqíng)彩虹,是高墙内外亲人(qīnrén)们翘首以盼的珍贵时刻。罪犯亲属(qīnshǔ)们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,只为与久别的亲人相见,将积蓄已久的思念与牵挂,化作相见时的千言万语。

日前(rìqián),福建武夷山监狱开展亲情会见日活动,会见室(huìjiànshì)现场人头攒动,弥漫着浓浓的亲情氛围。为保障会见顺利进行,让每一分钟都发挥出最大作用,值班民警郑良隆提前细致地做好各项准备(zhǔnbèi)工作。

亲属会见分批次有序开展。然而,当第三批会见亲属就位后,一个特殊情况打破了现场(xiànchǎng)的(de)平静——罪犯陈某的家属曾某是聋哑人,无法通过语音通讯设备与亲人交流,双方(shuāngfāng)焦急万分却又无计可施。

郑良隆得知情况后,迅速赶到会见窗口。经了解,陈某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,2018年11月入监。入监以来,他(tā)积极改造,表现良好,获得减刑(jiǎnxíng),但余刑依旧漫长。陈某的父母早逝,其未婚未育,且兄姐年事已高,家人探监甚少,而外甥(wàishēng)曾某与(yǔ)他感情深厚,此次曾某请朋友驱车前来,是多年来两人(liǎngrén)的首次见面。

面对这一(zhèyī)特殊状况,郑良隆迅速与监区民警商议对策,最终想出一个办法:陈某用(yòng)语音表达想法,曾某则将想说的话写成文字,由民警帮助传达彼此信息,通过语音与文字的交替转换(zhuǎnhuàn),为这对舅甥(jiùshēng)搭建起一座亲情“连心桥”。

在30分钟的会见时间里,郑良隆化身“翻译官”,以十足的耐心和细致,在语音(yǔyīn)与文字之间(zhījiān)来回“穿梭(chuānsuō)”。一句句饱含亲情的话语,承载着家人的殷切期盼(qīpàn);一行行充满牵挂的文字,诉说着无尽的思念......

就这样,曾某转达了家人多年来的问候(wènhòu),让陈某感受到自己从未被放弃;陈某也通过民警的“翻译”,将(jiāng)思念与谢意传递给亲人,并坚定地表示自己将洗心革面(xǐxīngémiàn)、安心改造,争取早日减刑与家人团聚。

会见结束(jiéshù)时,曾某起身(qǐshēn)向郑良隆深深鞠躬致谢,陈某更是红着眼眶连声道谢:“在这高墙内,是民警们的关心与帮助,为我和亲人搭建起了(le)这座珍贵的沟通桥梁,这份恩情我永生难忘!”

这场充满温情与智慧的(de)特殊会见,是监狱民警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的生动写照。他们在坚守法律底线、严格规范执法的同时,始终牢记教育改造罪犯的神圣使命(shǐmìng),用实际行动为冰冷的铁窗(tiěchuāng)增添了温暖底色(dǐsè)。(陈海伦 余鑫 陈平)

监狱民警咋成了“翻译官”?这场“无声对话”很暖心!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